
腾讯在2023年11月15日公布了今年Q3的财报,营收15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也是同一天,36氪援引海外媒体The Information数据称,字节跳动今年二季度营收290亿美元,同比增长40%。
这时间的“巧合”让人联想到互联网的新旧交替——字节将在今年正式超越腾讯,坐稳中国互联网榜首。The Information的爆料中,甚至没有提及“腾讯”二字,而是把字节与Meta也就是Facebook和instagram母公司进行了一番比较:字节营收290亿美元,同比增长40%,同期Meta营收3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如无意外,字节将在2024年实现对Meta的全面超越。
这一幕的潜台词,我们简单翻译一下:字节超越腾讯,坐稳中国互联网榜首,但不好意思,字节跳动志不在此,字节的目标是全球市场,字节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字节对手是美国科技巨头,不是腾讯。
字节对腾讯的超越,多少让人意外,五年时间,便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五年前也就是2018年5月,马化腾还在张一鸣的朋友圈互怼。那时候抖音海外版Tiktok刚刚斩获苹果应用商店下载量全球第一的成绩,张一鸣说,“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2018年的腾讯,春秋鼎盛,是中国上市公司市值最高的公司,也是京东、拼多多、美团等一众互联网巨头的战略股东。
五年后,腾讯微视全面收缩,短视频领域全线溃败,只有微信视频号在苦苦支撑,这期间,腾讯也陆续卖出它所持有的一众科技公司股份。尽管腾讯市值严重缩水,但它还是互联网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一家。
如果没有反垄断的黑天鹅事件,腾讯将会成为中国最成功也是最赚钱的投资公司。但随着腾讯先后卖出京东、美团等股份,它的投资之路戛然而止,坐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返,腾讯需要重新捡起业务,把游戏、广告、云计算、短视频等等做起来。
在腾讯,“投资是否导致业务空心化”的争论已经成为过去式。1969年的老将张小龙的视频号,也被业内戏称为“全村人的希望”。
说到底,字节对腾讯的超越,也不是腾讯不够努力。即便从腾讯2023年上半年的财报来看,全年营收依旧保持了11%的增长——这一增速也是美国社交巨头Meta的增速,换句话说,腾讯还是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健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一众业务中增速最快的是广告,保持了20%的增长速度,广告之所以增长快,原因嘛,就是微信视频号发力了,以及,微信生态圈与阿里妈妈的打通。我们可以试想下,如果2012年淘宝与微信没有相互封杀,2018年微信与抖音没有封杀,或许,当下的互联网是另一番格局。
字节对腾讯的超越,也是意料之中。腾讯把“半条命”交给了合作伙伴,电商给了京东、拼多多,本地生活给了美团,东南亚给了Sea,但说到底,腾讯始终是中国互联网本土市场最大的也是最赚钱的游戏商和投资者,腾讯既没有迫切的国际化需求,也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在业务层面对它产生威胁的竞争对手。即便是移动时代,阿里与腾讯也更多的是战略层面的博弈,并且,腾讯通过投资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美团等完成了对阿里的合围。2018年的抖音/Tiktok是唯一一次让腾讯感受到危机的存在。只不过没有想到的是,腾讯移动时代第一次认认真真打仗,是在短视频领域,却是一次毫无波澜的溃败。
字节、腾讯发布业绩的当天,京东也公布了2023年Q3的财报,不过,财报之外更引人关注的一则消息是,京东集团CEO许冉兼任京东零售CEO,原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另有他任”。双十一刚过去几天,京东零售便宣布换帅,原因很明显。字节完成了对腾讯的超越,拼多多对京东的超越,却是反复几次——2018年,拼多多完成了用户规模对京东的超越,2022年完成了GMV对京东的超越,2023年完成了市值对京东的彻底超越,虽然拼多多更早之前市值就超过京东,但在2023年是最彻底的一次:京东目前市值保持在400亿美元区间,拼多多市值1500亿上下。
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黄峥说,“刘强东也是在慢慢会变老的”,“时代是一浪推一浪,很难相信30年后中国电商还是现在这些大佬”。
2018年,央视《对话》节目,张一鸣是嘉宾,台下的黄峥对台上的主持人和张一鸣说:
如果我是张一鸣,我会更加激进地做全球化,因为我们这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跟上一代相比,会比他们更大的全球化视野,更早地接受国际资讯,全球化的机会也更大。
第二,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讲,带领中国的资讯走出去,包括中国的产品走出去,这一点本身也是为BAT也好,为整个国家也好,创造的价值是最大化的。当你整个公司布局到全球,并且反过来用全球的资源集中回来打中国的市场的时候,我想那个时候可能也会变得更加从容一些。
两个80后,张一鸣和黄峥,他们的对手,都更愿意守在国内的市场,翻越了各自领域的70后缔造的互联网大山后,他们并没有停留,还在国际市场奔袭。如你所知的,字节的国际化有Tiktok,拼多多的国际化是Temu。
这就是叫历史的进步吧。
